首席科学家 宋克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原学者。曾任河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院长、副校长,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执行院长,现任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
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国防学部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铜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热处理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
1985.09-1989.07: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二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4.09-1997.06:洛阳工学院材料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2.09-2005.11: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14.01-2015.02: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完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I-Corps项目 1989.07-1992.08:成都工程机械总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2.09-2021.09:河南科技大学教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任材料学院副院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副校长 2021.10-至今:河南省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执行院长、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 2023年8月3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宋克兴带领团队30余年专注铜合金组织性能调控,获批“高性能铜合金关键技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面向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对高性能铜合金急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揭示了铜合金强化相微结构演变规律,探明了组织结构对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微量杂质元素晶界偏聚的抑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强化相特征参量调控技术、极薄/极细组织调控技术、极端服役特种性能调控技术等,突破了综合性能提升瓶颈,研制出系列高性能铜合金,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超/特高压电器等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2项、参与1项,主持获省/行业一等奖5项。 一、高性能铜合金强化相特征参量调控。突破了铜基体中纳米强化相引入并弥散分布的共性技术难题。开发出系列高强高导铜合金,实现了我国集成电路用第一代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全面国产化;开发出高强高导低残余应力铜合金,实现了我国集成电路用新一代蚀刻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自主可控;开发出高强高导高抗应力松弛铜合金,实现了我国高压电器核心导电部件由传统弹簧加载式向自力型的升级换代,并成功应用于系列超/特高压电气装备。相关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极薄/极细制造过程的组织调控。探明了电沉积过程中阴极晶面特征对电解铜箔微纳组织的影响规律,开发出电解铜箔初始沉积层组织调控技术,实现了极薄铜箔综合性能提升。突破了单晶和轴向柱状晶连续生长、超细超精连续变形、微区连续涂镀等技术瓶颈,开发出微细丝全流程制备加工技术,实现了系列高性能铜及贵金属微细丝制造,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端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相关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极端服役条件的特种性能调控。探明了材料因素、环境因素、负载条件共同作用下动态损伤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极端服役条件下复合损伤的耦合作用机制,建立了铜基材料静态性能和动态损伤的内在关联,提出了有效抑制损伤的特种铜基材料设计原则,开发出长寿命载流摩擦磨损、高电压大电流抗电弧烧蚀、超低温高强韧高耐磨、高延伸大破孔等特种铜基材料,成功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系列装备。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十三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科基金、装发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4项,所有项目均以“铜”组织性能调控为研究目标。 (1)“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强极薄铜箔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2021年-2024年 (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规模定制下铝/铜板带材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工艺模型库,2017年-2021年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铜合金特种加工材组织演变与力学-功能特性调控机理,2016年-2020年 (4)国家自科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铜基微细键合线制备加工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及键合性能调控机理,2022年-2025年 (5)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微量杂质元素在铜中的晶界偏聚行为及抑制策略,2021年-2024年 (6)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重大专项,高性能铜基材料杂质元素控制技术及产业化,2024年-2026年 (7)河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高导石墨烯/铜复合线连续制备技术,2024年-2026年 (8)河南省创新引领专项,结构-功能一体化铜合金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019年-2021年 (9)XX项目,XXX铜基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2021年-2024年 (10)XX项目,XXX铜基材料电弧损伤机理及控制研究,2021年-2022年 (11)XX项目,XXX基板用铜箔研制,2024年-2025年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主持2项、参与1项;主持获省/行业一等奖5项。其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南省专利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基于科研贡献,获2023年度河南省杰出贡献奖。 (1)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性能铜及贵金属丝线材关键制备加工技术与应用,第一完成人 (2)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第一完成人 (3)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主要参加人 (4)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性能铜基丝线材组织和性能调控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 (5)2023年度河南省专利奖一等奖,一种丝线材拉拔力动态测量系统,第一完成人 (6)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电子铜板带性能协调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 (7)2020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高性能铜基/银基丝线材关键制备加工技术,第一完成人 (8)2015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高压电器铜合金及先进加工成形技术,第一完成人 (9)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大型装备用关键模锻件损伤控制及成形技术,第二完成人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21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5部。
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65件,转让/实施许可42件,获省专利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8项,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示范项目1项。 |